|
宋朝 宁宗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赐谥曰“文”,称朱文公。 黄榦《朱文公行状》:“开禧三年(1207),侘胄伏诛,凶徒憸党根株斥戳[戮丄 嘉定元年(1208),诏赐谥与遗表恩泽。明年,赐谥曰'文'。又明年,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后以明堂恩,累赠通议大夫?!?/span> 按:朱子谥议起草人为太学博士章俫,拟谥“文忠”;复议人为刘弥正, 请谥为“文”初议与复议二文俱载李默《紫阳文公先生年谱》附录《历代褒典》中。据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载,刘弥正的复议,乃其子刘克庄代作。文称:“初,元晦议谥'文忠',刘后村时年十七,代其父尚左作驳议, 因止谥'文'。其略曰:'正主庇民之学,郁而未伸;著书立言之功,大畅于后。合文与忠谥公,似矣而非也。有功于斯文而谓之文,简矣,而实也。请以韩子之谥谥公。 2.宁宗嘉定五年(1212),诏谕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立于学宫,作为法定的教科书。 《续资治通鉴》载:嘉定五年十二月,“国子司业刘?,请以朱熹《论语孟子集注》立学,从之?!?/span> 《宋史?刘?传》:“迁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请以熹所著《论语》 《中庸》《大学》《孟子》之说以备劝讲,正君定国,慰天下学士大夫之心。 ……又请以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span> 3.理宗宝庆三年(1227)正月,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宋史?理宗纪》:“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 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刑,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span> 4.理宗绍定三年(1230)九月,改封徽国公。 明人李默《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绍定三年庚寅九年,改封徽国公。用邹、兖例也。诰词云:'……具位熹传孔、孟之学,抱伊、傅之才。讲道以致知格物为先,历万世而无弊;著书以抑邪与正为本,关百圣而不惭,” 5.理宗淳祐元年(1241)正月,诏从祀孔庙。朱子取得与周、张、二 程并列的五大道统圣人的地位。 《宋史?理宗纪》:“淳祐元年春正月甲辰,诏:'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惇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混融,使《大学》 《论》《孟》《中庸》之书,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启沃良多,今视学有日,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意。'” 《宋史?朱熹传》:“淳祐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span> 6.理宗淳祐元年(1241),御书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颁天下学宫。 《宋史纪事本末》载:“(理宋淳祐元年正月)观太学,……制《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复亲书朱熹《白鹿洞学规》,赐焉。 7.理宗淳祐四年(1244),赐“考亭书院"御书匾额。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淳祐四年,诏改沧洲精舍为考亭书院,御书额扁赐之。” 8.度宗咸淳五年(1269),诏赐婺源朱氏故祠名“文公阙里”,与孔子阙里并立。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咸淳五年,诏婺源祠所称'文公阙里',绣使方逢辰书额。” 元朝 1.仁宗皇庆二年(1313)六月,诏朱子等宋儒从祀孔庙;以程、朱之 书为科考法定经本。 《元史?仁宗纪》:“以宋儒周敦颐、程颢、颢弟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及故中书左丞许衡从祀孔子庙廷。" 《续资治通鉴》载:“(十月)甲辰,行科举。帝使程锯夫及李孟、许师敬议其事。锯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谑敲夥虿葳兄?。” 《元史?选举志》:“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汉人、南人,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妒芬灾焓衔?,《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洞呵铩沸碛谩度芳昂稀洞??!?/span> 2.顺帝至元元年(1335),诏创立朱子文庙于婺源。此为独创朱子文庙之始。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至元元年三月,婺源知州干文传请于朝,得旨创立徽国文公之庙?!?/span> 3.至正二十一年(1361)十二月,追谥朱松为献靖公。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至正二十一年十二月,追谥父韦斋曰献靖公,告词云:'……故宋左丞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累赠通议大夫朱松,仕不躁进,德合中行。溯邹、鲁之渊源,式开来学;阐图书之蕴奥,妙契玄机。……可谥献靖公。'” 4.至正二十二年(1362)二月,改封朱子为齐国公。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至正二十二年二月,改封齐国公?!?/span> 《朱子实纪年谱》:“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二月,改追封齐国公?!? 明朝 1.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钦定编纂,并由明成祖作序的《四书大 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颁行于天下,为明朝科举取士的范本。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著录《周易大全》云:“考《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命行在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告成。成祖亲制序,弁之卷首,命礼部刊赐天下。” 2.代宗景泰六年(1455),诏建安朱子后裔九世孙梃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建博士府;世宗嘉靖二年(1523),又诏婺源朱子后裔十一世孙墅,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两地世袭一直延续至清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每年春 秋二祭。 《明史?景帝纪》:“(景泰六年)六月乙亥,宋儒朱熹裔孙梃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span> 《明史?世宗纪》:“嘉靖二年夏四月癸未,以宋朱熹裔孙墅为五经 博士?!?/span> 3.代宗景泰七年(1456),礼部下文各地建祠崇祀。又降旨建安博士府致祭朱子祝文。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景泰七年,奉礼部勘合,内一件崇祀事该传。奉圣旨颜子、孟子、程明道、程伊川、朱文公,恁礼部行所在有司与他整理祠堂。如原有的修理,无的盖造,务要时常修饰,不许损坏,春秋猪羊致祭?!?/span>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景泰七年,钦降建安致祭朱子,祝文:'某年月日,曾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某,祗奉朝命,昭告于先祖太师徽国文公曰:惟公德盛仁熟,理明义精,布诸方册,启我后人。属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仪,用申常荐。尚享。'” 4.代宗景泰七年(1456),以门人黄榦、蔡沈、刘?、真德秀陪祀。 《紫阳文公先生年谱?历代褒典》:“景泰七年,朱子八世孙朱泗奏,乞以文公门人黄榦、蔡沈、刘?、真德秀陪祀本祠。许之?!?/span> 清朝 1.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御书“白鹿书院”额,并赐儒家经典, 又御书“学达性天”匾额送建宁府武夷山紫阳书院等相关书院。 康熙《建宁府志》:“(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御书扁额曰'学达性天', 知府刘芳标扁其门曰'紫阳书院'?!?/span> 清人董天工《武夷山志》:“康熙二十六年,御赐'学达性天'额?!?/span>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康熙二十三年驾幸阙里,御书'万世师表' 四字,悬大成殿。次年,以四字颁行天下学宫。又御书'白鹿书院'额庐山白鹿洞,并赐监本“五经” “四书"。其河南府二程祠、邵康节祠、凤翔府横渠书院、建宁府紫阳书院、徽州府文公阙里、长沙府石鼓书院,皆颁御书 '学达性天'大字。古今罕觏之盛举也?!?/span> 《清朝文献通考?学??肌罚骸埃滴酰┒迥?,颁发御书'学达性天' 四字匾额于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颁日讲解义经史诸书。” 按:诸书所载年号不甚一致,盖颁发之时在康熙二十五年,到达之时为 康熙二十六年也。 2.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80),命闽徽两地后裔承袭五经博士。 《清朝文献通考?学??肌罚骸懊认椭熳邮耸浪镏鞛u承袭五经博士, 以主闽祀。福建巡抚张仲举疏言:'宋儒朱熹祖籍江南徽州府之婺源县,朱熹父朱松历官闽土,遂家于闽,故有闽、徽二派。前明有世袭五经博士二员,分主闽、徽祀事。今据朱瀠呈报,系朱熹十八世嫡孙,吁请承袭。查旧典,朱熹裔原有博士二员,请将朱瀠承袭五经博士以主闽派祀事。'下部 议行?!?/span> 3.圣祖康熙四十四年(1705),颁赐匾额和对联给建阳考亭书院。 清道光《建阳县志》:“康熙四十四年颁赐'大儒世泽'匾额,及'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联对于集成殿?!?/span> 4.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诏升朱子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子的牌位从孔庙东廊进入大成殿内。 《清史稿?圣祖纪》:“(五十一年)二月丁巳,诏宋儒朱子配享孔庙,在十哲之次?!?/span> 《清朝文献通考?学??肌罚嚎滴酢拔迨荒?,升朱子配享位于大成殿。上以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钳,应崇礼表章,特谕大学士等详议具奏,寻议宋儒朱子配享孔庙。本在东庑先贤之列,今应升于大成殿十哲先贤卜子商之次,以昭表章至意。从之?!?/span> 5.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诏命李光地等编纂《朱子全书》;康熙 五十六年(1717)编纂《性理精义》,康熙亲自作序,颁行全国。 清康熙《御制朱子全书序》:“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 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袱席,非此不能 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外内为一家。读书五十载,只认得朱子一生所作何事,故不揣粗鄙无文,而集各书中凡关朱子之一句一字,命大学士熊赐履、李光地素日留心于理学者,汇而成书,名之《朱子全书》。‘' 《清朝文献通考?学??肌罚骸埃滴酰┪迨辏队胫熳尤椤犯娉? 颁发直省刊板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