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固穷 《论语》中有个成语叫“君子固穷”?!熬印笔侵赣薪萄?、有德行的人;“固穷”是指安守贫穷。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的一生都在践行“君子固穷”的价值观。 当年,朱子在武夷山和建阳等地著述、讲学时,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他和远道来求学的学生一样,每天只能吃粗淡的食物,即使这样,有时还不免要向他人借贷度日。朱子曾自嘲说“我每天省来省去,结果整天还是要为早晚饭发愁”。 其实,朱子对生活的困苦并不介意,反而认为其可以磨炼意志,用他的话说就是“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没有粮食,就自己开荒种地。从朱子做官时曾发布的一系列《劝农文》可以看出,朱子对农业生产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涉及的具体的农事指导,应该都是他亲身实践后的经验总结。没有钱刻书,就自己开办书坊。这样既能及时保质保量出版理学前辈和自己的著作,又能借以贴补家用,一举两得。没有钱请人建书院,就自己设计图纸,带领学生们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自己建造。他还因此拒绝过很多好友的资助……可以说,自力更生、不求人、不追求浮华享乐是朱子一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古代,读书与做官往往联系在一起,朱子也不能例外。朱子的为官生涯可以用“官多禄少”来概括?!肮俣唷?,是说他当过很多不同职务的官;“禄少”,是说工资低。其实,按照朱子的学问和名气来说,他有很多机会做俸禄高的大官的。比如,当年弹劾唐仲友时,朝廷就想以给朱子升官的方式平息此事,但被他言辞拒绝。朱子宁肯辞官回家每天吃着“豆饭藜羹”(“豆饭”,用豆做的饭;“藜羹”,用野菜做的汤,二者泛指粗劣的食物),也不愿失掉他所坚持的读书人的节操和气节。 虽然前来求学的大部分弟子都认同朱子“君子固穷”的价值观,也能对艰苦的求学生活“甘之如饴”,但也有个别人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甚至将其做为日后诬蔑朱子的口实。其中有一个叫胡纮的,出身于富贵之家。他仰慕朱子的学问和名声,特地到武夷山拜朱子为师。朱子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也只是请他吃在他看来是难以下咽的“粗粮”和沾姜汁的茄子,结果引起了他的不满。他发牢骚说:“武夷山这么大,难道连一只鸡、一杯酒都没有吗?这哪里是招待客人该有的礼节?!彼虼巳衔熳涌床黄鹚?,所以怀恨在心,第二天便不辞而别。在后来的“庆元党禁”中,他罗织了朱子的“六大罪状”,成为陷害朱子的“急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