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师延平 年久失修的官道在雨后更显得破败,不时往来的车马更是令它泥泞不堪,加之混杂着牲畜的粪便,所以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感官上令行路人感到不舒服而加快行进的步伐??删驮谡庋蝗杭贝掖业娜巳褐?,年轻的朱子却缓慢地、若有所思的走着,丝毫不在意脚下泥泞的道路和因躲避他而不得不侧身绕过的马车上传来的咒骂声。 朱子这次是特地选择步行几百里去向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李侗先生求学的。之前的四年,一直在同安做官,平时都是忙于公事,很难找到一段较长的、安静的时间去思考学问上的问题,所以在决定去拜访李侗先生时,朱子决定利用这段难得的清净时光来好好思考下李先生之前的教诲和未来自己的治学方向。 李侗,字愿中,号延平,与朱子的父亲朱松同是著名理学家罗从彦的学生。朱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李侗,在去同安上任的路上还特地去拜访过李先生,两人也曾进行过论学,可惜朱子当时并不认同李先生的观点,二人不欢而散。之后朱子就到同安上任去了。 同安任职四年中,朱子在兴学和处理公务之余,渐渐感到自己本身的所学是有缺陷的,并体察出李侗先生的学说似乎更正确一些。因为受“武夷三先生”的影响,朱子当时所学含有浓厚的禅学思想,甚至在乡贡考试时用的就是他在学习禅学时得来的体会,结果还获得了主考官的认同而通过了考试。所以在第一次与李侗先生论学时,朱子谈话中无时不透露出浓厚的禅学思想,这一点李侗先生是不认可的。他劝朱子不要过度的沉迷于禅学思想中,而要学习儒家经典,去体会先贤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才是正轨之道??上У笔钡闹熳幽昵崞?,在他看来,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他们追求天理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过程不同罢了;况且此时的朱子认为,李侗的“默坐澄心”的静坐功夫根本就是源于佛学的,反而却劝自己远离佛学,根本就是自相矛盾,所以二人这次的见面并不愉快。 同安的四年,朱子体会到了“治世”的艰难。严重的赋税剥削、贫苦的百姓、无止的农民起义以及学子们功利的读书观,都令深受追求个人解脱的禅学思想影响的朱子感到压抑。朱子想扭转这种局面,可又从自己所学中找不到应对的方法,所以朱子曾在很长的时间段中陷入过迷茫,直到他带着这种疑惑给李侗先生写了一封问学信。李先生在信中嘱咐他要静心阅读儒家经典,自会从中找到解决的思路。从那时起,朱子便将禅学放下,认真阅读起儒家经典著作来,读来读去,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李侗先生的话听起来也比较“缜密”,而对佛学,则觉得有不少漏洞。朱子决心拜李侗为师,系统的学习其“为学之道”。 同安任满后,朱子不待接替人来到便自己收拾行李回到五夫,在简单处理完家事后便徒步踏上了拜师之路。 从此之后的十年间,朱子或到延平拜见李侗当面求教,或书信往来问学,李侗对朱子极为赞赏,对其倾囊相授,并为朱子取字“元晦”,鼓励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的人。但对于曾经痴迷的禅学,朱子并没有就此抛弃,而是将它熔铸进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