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西林旧韵二首(其一)
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 伤心触目经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
这是一首悼亡诗。隆兴二年(1164),朱子35岁,而其恩师李侗却以七十高龄,在前一年的十月在福清讲学的过程中病逝了。这一年正月,朱子来到南平,重游西林院,见景色如故,物是人非,心中生出对恩师的无限哀愁与思念。 先生坐着竹轿,应福州知府汪应辰的邀请,到福唐县(今福建省福清市)讲学,却未曾想到此行一去不再复返。先生故乡的山水依旧,西林院中的池台依旧,只是少了先生的游赏眷顾。我看着这些曾经与您一起走过的山山水水,触目而伤心,不禁想起当年好几次陪着您持着手杖,穿着麻鞋,观赏游玩的日子…… 悼亡诗要写得好,则不能不用情,否则便成歌功颂德的套话堆砌。而一旦用情,就难免失去诗意。朱子的这首诗写得却不落俗套,融情于景,让人思绪联翩。所以,《朱子可闻诗》中点评曰:“道学语,出笔清新。”更为难得的是,从诗中的景致可以看出朱子对老师的挚敬与爱戴,是一以贯之、长期如此的。虽然两人相聚不多,但有限的几次侍行,包括朱子到南平拜访,又在建瓯、武夷山迎见老师,都有“亲陪杖履”。这对今天倡导尊师重教来说,可谓典范。其实,朱子为李侗先生所写的悼亡诗,共有五首,而这首主要是念人,还难算在悼亡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