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题三首(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偶题三首》是朱子名篇,一般认为作于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这时,朱子的哲学体系业已基本形成,诗歌创作也进入了高峰时期。这组诗歌应该合起来读,它们把诗哲朱子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表面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客观风景之美,是诗人对自然的诗意想象。 门外的青山上山花烂漫,万紫千红。我这带着幅巾的书生,成天都面对着这样巍峨又灿烂的高山美景。而此刻,天色阴沉,只看见乌云被风撕裂,变成斜雨飞来,却不知道这乌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但其实,这些诗都蕴含着诗人兼哲学家的朱子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开篇即点出人与世界的关系,门外是山,门里是人,门里的人在看着门外的山,也看着天上的云和雨。后两句就从对人对世界的观察,转向了人对世界的思考:看到的是云变成了雨,可是云本身又从哪里来呢?也就是说,现象之后的本质,到底在哪里呢?朱子主张以“格物致知”来对外在世界进行探求,而这首诗就看成是朱子对“云断成飞雨”这一现象(物)的“格”,而其追问“云从何处来”,就是致知??梢运?,这首诗为学生的修学工夫提供了一个教本、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