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蔬园
未觉闲来岁月频,荷锄方喜土膏匀。 连畦已放瑶簪露,覆地行看玉本新。 小摘登盘先饷客,晚炊当肉更宜人。 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
这首诗是《次刘秀野闲居十五咏》中的第12首,字里行间满满是农人生活的清新。这一方面是应和刘韫“闲居林下”的耕读生活,显现出对农事与自然的亲近,而另一方面更表达出朱子对为官之道,不能与民争利的认识——末句“公仪子”,即指春秋时的鲁国宰相公仪休,他为官清廉,拒不受贿,甚至把家中菜园里植的蔬菜全部拔除,把家里的织布机悉数烧毁,目的是避免做出官家自给自足的坏榜样,而影响社会贸易活动,进而影响民众生产,使商贾交易受损。 闲暇时光,本不该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但亲事农田,却又让人忙碌起来。真要到扛着锄头时,才能体会到泥土肥沃给人带来的欣喜。成片的畦田中已冒出如玉簪般的嫩芽,芽上露珠盈盈;整片田地一行一行,全是新玉色的菜蔬。摘采一盘,先以宴客;晚饭时分,充作荤菜,不但爽口,更益养生??上谴呵锸钡墓切?,实在与众不同,竟不知园中蔬菜之美,还把家中田园里的蔬菜尽数拔去。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却是不愿与民争利,不希望天下百姓慨叹生活贫苦啊。 朱子作诗,惯来推崇陶渊明、韦应物,此二者都好田园诗。但朱子与他们的不同处,恰在于他时不时地能从自然的田园风光中,从人与天地万物的交接处,找到某种“不自然”的东西:它或是人伦道德纲常,或是事物发展规律,又或是思维认识方法。一首写农村生活的诗中蕴藏着深刻的为官之道,不得不让人称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