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前一首《观书有感》,有朱子写给朋友许升的信为证,是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那一年,朱子37岁,在恩师逝去的悲痛中冥思苦想,终于迎来“丙戌之悟”,史称“中和旧说”。李侗在世时,总要朱子“体认喜怒哀乐未发气象”,而朱子始终不得其法,没有下手处。正是在这一年,朱子忽然想通了,他认为人心始终处于自觉的“已发”状态中,因此要从其“已发”去寻找“未发”,也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体认本体,涵养自己的道德境界。认识到这一点的朱子,极为兴奋: 昨晚,春潮涨水,浩浩荡荡。江边??康木扌椭坶绻糯酱眶疽话愫甏?,可在这潮水之中,也轻如鹅毛。没有涨水时,人们耗费精力,想推移巨舰,而在春潮之中,它却随波起伏,于中流之中,自在游行。 朱子把自己对“已发未发”问题的第一次成型看法(中和旧说),看作是“江边春水”中的巨舰“艨艟”——过去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在这“春水”之中,便豁然开朗。其实读书也是如此,一旦融会贯通,既往的障碍也都可迎刃而解。而写下这首诗的朱子,正自信地迎来了其学说的初步成型。随后,他抱持着“丙戌之悟”而得来的“中和旧说”,带着弟子,踏上了前往湖南拜会张栻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