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3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伟滨) “快,把这两个橘子拿去吃!”趁着晴好的春日,记者近日再度踏入霞浦县玉潭村的樱花谷,刚走进景区小道,就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老熟人叶阿全,他正站在一旁售卖橘子,一见到记者,黝黑的脸上立刻绽出朴实的笑容,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记者打趣道:“哟,今天改行当果农啦?” 霞浦县地处沿海,旅游旺季集中在夏秋两季。为填补冬春旅游的空白,2014年,当地政府引入玉潭樱花谷景区项目,并通过成立合作社,将传统单一的土地承租模式转变为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如今,景区每年按门票收入的13%给村里分红,其中10%分给村民,3%留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并确保每亩保底收入800元,给村民吃下“定心丸”。 叶阿全是最早一批响应土地流转政策的村民?!耙郧霸谔锢镏址泶蚍?,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完全靠天吃饭,每亩地也就挣个300元左右,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币栋⑷?,面对土地流转的新机遇,他一开始心里确实不踏实,就怕这事儿成不了,但又一想,总得拼一把,不然一辈子都被那几亩地拴住了。事实证明,叶阿全的选择是对的。今年,他家2亩多地分到了2800元,收入比种番薯时高出许多?!熬扒硬煌锨罚磕甓及词卑亚崴愀颐??!毖杂锛洌栋⑷切湃?。 记者和叶阿全的相识,源于不久前的一次采访。 2月9日,福建省2025年春季赏樱十大打卡点发布会在玉潭?;ü染傩?。谷内玉潭溪清澈见底,潺潺流水蜿蜒而过,溪面上喷出的水雾如轻纱般缭绕。而叶阿全便是负责维护这套水雾设施喷淋管的工作人员。 像叶阿全这样在景区工作的当地村民有20多名,部分岗位还支持日结工资,每天能拿到200元。他们农忙或家中有事时就回家,农闲时便来景区工作,多挣一份收入。 “以前家里全靠老公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来景区上班,离家近,既能照顾孩子,收入还稳定。”负责检票工作的钟立燕分享自己的生活变化。 “不是!不是!这是帮人家果园卖的?!币栋⑷实男ι?,将记者的思绪拉了回来。 原来,景区周边有不少村民的果园,景区管理方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既允许果园主带领游客体验采摘乐趣,也允许村民在景区内售卖自家水果。“现在游客多,水果根本不愁卖,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叶阿全说,“以前哪敢想能有这样的好日子,现在不仅能把自家水果卖出去,还能跟天南地北的游客聊上几句,可有意思了。” 随着?;ü鹊娜找婊鸨謇锏幕∩枋┮灿捶旄驳氐谋浠?。曾经狭窄泥泞、让人望而却步的小道,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宽阔平坦的?;ù蟮?。村里还陆续新建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一系列公共设施,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与村民的生活?!耙郧耙幌掠辏飞先悄?,车子根本没法开。外面的人不愿进来,我们的东西也运不出去?!敝恿⒀喔锌厮担缃袢兆釉焦胶旎?。 每到樱花盛开的时节,玉潭樱花谷就成了花的海洋。6万株?;ň合嗾婪?,整个村子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雕琢成一座梦幻大花园,每年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