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空降约茶快餐,免费全国空降同城微信,全国高端外围经纪人预约团队,全国品茶修车资源交流入口

新闻热线: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阳新闻网 > 福建要闻 > 正文
守好原产地,让水仙岁岁芳菲
2024-01-10 09:45:54?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东南网1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岁岁芳菲水仙开,新春华年盼团圆。眼下是选购水仙花种球的季节,置于家中的花盆后注入清水,便能在春节收获满室清香。水仙花作为我省的省花,如何做好其原产地?;ぃ谩爸泄芍纭彼晁攴挤颇??近日,记者在漳州进行调查。

“花海稻田”的变迁

在圆山脚下的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紧邻大梅溪高排渠,有一处广袤平整的连片田地。这里是漳州水仙花的原产地,当地划定了总面积6000亩、核心区3000亩的?;でㄉ杵鹆怂苫ɑê9?。沿着公园的中干渠景观带前行,只见两旁田地里的水仙花种球已发出修长的绿叶,正随风摇曳,空气中散发的淡淡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水仙花花海公园从2021年开始建设,到了赏花季,日均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本藕蚋闭虺の氯罕蚪樯?,公园采取换季轮耕模式,每年9月到次年9月种植水仙花,每年6月到10月利用水仙花种植空档期播种水稻,使公园秋冬季呈现“一金一白”的独特景观。

然而,如今的美丽田园并非凭空得来,仅仅3年以前,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仍让当地颇为困扰。以三角梅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散乱污的小作坊遍布四周,农田内水渠不畅、截污能力有限,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沟黑臭等问题日益严重。

“大梅溪的水流经种植区注入九龙江西溪,如果种植区不能做好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西溪的水质安全便得不到保证。随着流域环境的恶化,水仙花的品质将无从谈起?!蔽氯罕蚋嫠呒钦?,得益于我省推动的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托薷垂こ蹋苫ㄔ赜戳诵律?。

据介绍,水仙花原产地开展的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具体举措可以概括为“风光亮丽化、生产规?;⑸枋┍曜蓟?、环境整洁化”。通过投资超5亿元对项目区内近1200亩已硬化地块和部分耕种杂乱土地恢复为良田、新改建灌溉沟渠61公里、机耕道路30.6公里,改善了农田水网和农业生产条件,耕地“非粮化”也借由花稻轮作得以遏制。

着眼整体性?;?/strong>

张明海是一位世代在九湖镇种植水仙花的农户,他告诉记者,由于过去耕地破碎、务农收益低,家里的水仙花种植规模一度降到了不到2亩。当地成立专业公司对水仙花原产地进行运营,采取统一收储土地,再返租给合作社、花农的模式,租金控制在每亩600~1600元,并落实每年每亩1000元种植补贴,目前已带动周边2万农户参与水仙花种植与相关产业。

“现在引水坝、灌渠、排水沟通畅了,通过水闸便能轻松排涝与灌溉,田地全部可用农机耕作,种地效率比过去高多了?!闭琶骱=樯?,便利的水旱轮作条件,使部分对水仙不利的病虫害被定期杀灭。当地还引入水仙花科技小院,为农户提供改良土壤的指导。面对诸多的利好,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亩以上,每年增收约6万元。

走近农田边的一条水渠,记者看到流水清澈见底,水鸟、田螺栖息其间,它们不仅是工程建设者有意引入净化水体的“好帮手”,也是农田生态提升的最好证明。如今农田水网的“堵点”“盲肠”均被打通,农机和观光车可通达各地块,确保了耕作和通行有序。

据了解,目前漳州水仙花原产地?;で诠喔缺Vぢ蚀?0%,造成农田低产的旱冷、烂、锈等因素得到有效解决。2023年当地水稻亩产约1000斤。2022年水仙花种球产量达2500万粒,产值约1.45亿元,同比上涨32%。

“除了种植区生态修复外,高新区还新建了一个日处理量2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确保种植区所有用水经过最终处理水质达标后排入西溪。”漳州市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利友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各要素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守护好青山绿水,秀美的水仙才能永续绽放。


建阳新闻
今日建阳
炫彩建阳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05995822793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