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孤五夫 看完老友的回信,朱松长舒了一口气。虽然这是预料之中的答复,但看到老友在回信中流露出的真情,朱松的眼里还是有些湿润了。 朱松知道自己这次可能真的挺不过去了,长时间的病痛已将他折磨的筋疲力尽。其实,朱松对生死早就看淡了,但每次想到朝政的混乱、未收复的故土、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朱子母子几人未来的生活,他就不能不忧愁。 朱松本来想将朱子母子几人托付给自己在政和县的两个弟弟照顾,可他知道二人的境况也不必自己好多少,更重要的一点是,朱松非常清楚两个弟弟的学问是不如自己的,一旦将朱子交给他们教育,那自己对朱子的期望将彻底付诸东流了。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崇安五夫(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老友刘子羽。刘子羽是曾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将领,是积极的主战派,反对与金朝议和。朱松在朝廷任职的时候与刘子羽结识,二人因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相近而很快成为好朋友。此时刘子羽正因主战被议和派排挤而辞官隐居五夫。将朱子母子几人托付给刘子羽,朱松是非常放心的。生活上暂不论,刘家是当地的望族,家产雄厚,不至于让朱子几人衣不果腹。而且刘子羽也在回信中说自己已经物色好了地方给朱子母子几人建房子居住,之后也会购买一些良田让朱子母子几人放租生活。朱松感叹老友想得很周到,怕朱子母子几人有寄人篱下的之感,才特地为他们另建房子居住的。其实朱松更看重的是当时刘家的崇学之风。刘氏族人中的刘子翚(huī)、刘勉之都是当地著名的理学家,学问都在自己之上,把朱子交给他们教导,一定会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学者的。在权衡很久以后,朱松认为托孤给刘子羽是最妥善的办法,于是他就给刘子羽写了一封托孤信,果然今天收到了刘子羽的回信。 在回信中,刘子羽不仅将怎么安置朱子母子几人的设想告知朱松,而且还说自己忙完手中的事后会马上赶来与朱松再见一面,还开玩笑说要朱松准备好酒好菜,以便再现当年纵酒诗歌、彻夜长谈的情景。朱松从字里行间看出刘子羽对自己的情谊与不舍。 “可能见不到了,老朋友。”朱子望向五夫的方向,流泪哽咽道。 果然,刘子羽因处理家事,还未起身便收到了朱松去世的消息。刘子羽因此大哭一场,很长时间都不能从悲伤中恢复过来。 在临终前,朱松将朱子母子几人叫到窗前,有条理的安排完了后事:他让朱子拜刘子羽为“义父”;叮嘱朱子孝敬母亲;希望朱子以后能以儒家圣人为典范,做一个正直的人……“记住,等有一天恢复了中原,一定要告诉我?。 敝焖伤低暾饩浠昂蟊阄⑿ψ湃ナ?,年仅四十七岁。 丧期刚过,刘子羽就亲自来到朱家祭拜朱松,并且接朱子母子几人回到五夫。这一年,朱子十四岁。 到五夫后,刘子羽不仅按照承诺为朱子母子建造房屋居住,而且还安排朱子到刘氏家塾学习。于是朱子有幸得到了当时著名的“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的悉心教诲,在三先生的教导下,朱子刻苦读书,学业突飞猛进,十九岁便中了进士。 朱子一生在武夷山讲学、著述、授徒前后生活了近五十年。朱子理学在这里得到孕育、发展和传播,武夷山因此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