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朱熹自画像石刻 明代,原立于县城关西郊考亭书院集成殿内。墨石石质,长约114厘米,宽约49厘米,厚约10厘米。题首刻“徽国文公遗像”,其下刻小楷字:“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益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余炬,惟音然而日修或度几乎?斯语,绍熙五年盂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下部为朱熹画像,他身着儒服,头戴纶巾,拱手正襟,端恭而立。其刻工线条流畅,粗细得体,朱熹晚年之风韵跃然石上。石刻现藏于县博物馆。 (二)朱熹墓道碑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立。原立于黄坑乡朱熹墓园虎头山右侧。碑高约3.3米,宽约0.7米,厚约0.16米。中间篆刻“宋徽国公文公朱子墓道”;上款为“道光戊申孟冬”,下款为“资政大夫升学使者彭蕴章敬题”。1987年重立于墓道碑亭内。 (三)宋慈墓碑 原立于崇雒乡昌茂村宋慈墓地,1955年发现。碑残长0.97米,宽0.13米。中间刻书“慈字惠父宋公之墓”,石刻现藏于县博物馆。 (四)文庙“四子赞”碑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立。原立于县城关文庙(今县医院住院部)。碑高2.4米,宽1.13米,厚0.16米,横额刻楷书“御制”,内刻“颜子”、“鲁子”“子思子”和“孟子”四子赞。现由县博物馆收藏。 (五)吴公夫人黄氏墓碑 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刻。原立于将口镇新建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碑高 53 厘米,宽 34.5厘米,中间刻“吴公夫人黄氏之墓”,边刻“朝散大夫尚书屯田郎中骑都尉知邵武军借紫鱼袋”及“邹服篆”字样。 (六)黄氏墓志铭 北宋嘉佑三年(1058年)十二月刻。原立于将口镇新建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额书“大宋建州建阳县吴公夫人黄氏墓志铭”、“朝散大夫尚书部官郎中上轻东都尉赐紫签鱼袋”、“宋咸撰”、“寿乃为福,彼年不继;老欲相偕,彼情意偕;子有当贤,彼多弗然;永矣夫人;而三者全”、“嘉佑三年十月 日”。 (七)宋故京兆府君翁中浮墓志铭 北宋,原置于莒口镇圣迹寺后山翁氏墓中,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碑高166厘米,宽70 厘米,厚10 厘米,额书“宋故京兆府君墓志铭”,载墓主翁中浮生平事迹,全文数千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