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城的桥
2021-07-27 15:45:23?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都说,女大十八变。我说,潭城也一样。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桥。 建阳历史上,先后有过四座石墩木质结构的古桥。由于火灾,加上敌机轰炸,乃至1949年5月11日建阳解放,城区仅存“一座半桥”?!耙蛔拧保甘盏ゲ愀指思芰耗景迕娴乃锨?,全长185.5米,桥面宽7米;两侧人行道宽度仅0.75米,是唯一维系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桥。“半座桥”指水东桥。因其一半是用石块拦腰从河床砌起、长达数十米的石堰,另一半是由10多个石桥墩托起的木桥。每遇洪水,板桥冲毁,仅?!鞍胱拧?,过往行人,只得船渡,非但不便,且有隐患。 我对潭城之桥,印象深刻,感慨良多。1990年,为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我从江西九江调回建阳工作。彼时,偌大的潭城,只有水南、水东、水西三座桥,虽是“一座半”的两倍,但交通仍不很方便。 到了2000年之后,潭城之桥,如雨后春笋,跨溪而架,应运而生。除了早前的水南桥、水东桥、水西桥,五里樟大桥、考亭大桥、建安大桥、塔山大桥、崇阳溪大桥、南林大桥、林后大桥、黄墩大桥、七贤桥、五福桥、水东二桥等,横空出世,遥相呼应。今日潭城,出行便利,交通便捷…… 在建阳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我与桥的往事中,有多个抹不去的难忘之“最”。 最早接触的是水南桥。1972年3月,尚在黄坑中学就读的我,有幸与其他9名建阳县中学生代表一道,以学生身份,列席建阳地区第一次团代会。那时的潭城,只有水南、水东两座桥。我们住在城区县委招待所,主会场设在黄花山建阳军分区大礼堂,前去参会,返回住所,都要经过水南桥。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桥面用厚木板铺就的水南桥,与乡村之桥,差别并不大,只是更长更宽些许而已。 最为熟悉的是水西桥。水西桥,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黄花山原军分区大院、西桥新村住了八个年头。长年累月,工作日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沿途道路,水西桥上,行人不多,车辆寥寥,畅通无阻,信马由缰,心中总有一种既畅快又冷清的感觉。今非昔比。每到早中晚通勤高峰,水西桥上,人车俱多,拥堵不堪。为消除安全隐患,缓解交通压力,2016年3月,总投资1800万元的水西大桥拓宽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一年半,这一个重要项目,如期完工。大桥宽度,由原来的10米,拓宽至21.5米,等于增加了一座水西桥。 最感亲切的是五福桥。十年前,我家迁入水南财富广场新居。与对岸水东,隔着条建溪。虽然近在眼前,却可望不可即。一次,前往水东办事,从住地出发,经由水南桥,向北行进近千米,穿过水东桥后,右折南行千余米,这才抵达目的地。水东居民进城,同样需要绕行。2014年,福从天降--总投资2500万元,全长197米,宽13米,横跨崇阳溪的五福桥,正式开工建设。在我家12楼上,放眼北望,心旷神怡。从桥墩出水,到桥梁延伸,再到大桥合拢,都进入我的视线、摄入我的相机中。如今,正式通车好些年的五福桥,白天,车流滚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夜晚,彩灯闪闪,宛如一道迷人的彩虹。见证她“出生”的我,每每走过路过五福桥,心中都会泛起一股缠绵的愉悦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二十年,麻阳溪、崇阳溪、建溪之上,一座座大桥横空出世、欣然亮相。这些大桥,名字不同,长短不一,但都气势恢弘,造型独特,如同一条条巨臂,把新老城区串联起来,助力建阳这座古城,高速有序地“西拓北扩”。 近代诗人苏曼殊有诗曰:“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ǖ诩盖??!毕部唇袢战ㄑ?,城区面积由10多年前的12.8平方公里,扩张到20.8平方公里;各式大桥由解放初期的“一座半”,增加至18座。身为“老建阳”的我,不论步行,或者乘车,穿过潭城任何一座桥,心中都会顿生一种“人在桥上走,如在画中游”的美感??嗨稼は?,凑成几句:“三溪之畔看今朝,心潮更比浪潮高。虽道身为潭阳客,未曾走遍潭城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