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空降约茶快餐,免费全国空降同城微信,全国高端外围经纪人预约团队,全国品茶修车资源交流入口

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媒体看建阳 > 正文

让工匠精神生生不息

2019-02-18 10:48:58??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手记】

“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这是千百年前建窑繁忙的景象。如今,曾经灯火通明的建窑已变成遗址,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站在水吉镇古老的窑址前,依然可以感受到建窑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古代窑炉犹如一条巨龙,与周围的山林交相辉映,气势磅礴。望着这片建窑遗址,仿佛穿越厚重的历史帷?;氐剿未?,看到了昼夜不熄的熊熊炉火和技艺高超、兢兢业业的建盏匠人。

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精辟地概括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本褪窃谡庋桓鋈宋暮鸵帐醺叨确⒄沟氖逼冢ㄕ捣缑乙皇?。

作为黑瓷的代表,建盏不施浓墨重彩,乍看平淡无奇,但在低调而恬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自然形成的多彩绚烂。它形体厚重、造型简单、大巧若拙、大雅若俗。在这绝世精品的背后,是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和千余度炉火的烧制。当然,这一过程少不了失败,有时甚至还“全军覆没”,但无数建盏匠人一直在坚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试验,为的是守护那份精益求精。正是这份坚持和执着,让建盏始终都能保持一份高雅,也最终成就了它历史的辉煌。

然而,建盏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盏风光不再,逐渐销声匿迹。

时光流转,数百年后,窑火重生,建盏失而复得,重聚大众目光。

建阳是建盏的故乡,也是理学大师朱熹和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乡,素有“七贤过化之乡”和“南闽阙里”之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茶文化、建本文化等都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浓郁的文化熏陶,让建阳人更懂得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上世纪80年代建盏烧制技艺恢复以来,建阳的许家有、廖设生、黄美金、孙福昆、李细妹等一批建盏匠人,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和研究遗留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尝试新的配方丰富建盏品种,运用现代科技改进烧制技艺,不断将建盏这一国之瑰宝发扬光大。近年来,建盏的魅力也吸引来了建阳许多年轻人,他们在父辈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始投身建盏行业,传承建盏烧制技艺,正逐渐成长为这一行业新的中坚力量。

一捧寻常的泥土,经过火的淬炼,最终呈现千变万化。建盏,人、泥、火相结合,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历经坎坷,涅槃重生,凝练出融古贯今、蕴藏悠远的气质,磨炼出更加美丽的容颜。一代代建盏匠人手艺心传,传承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艺和过去的历史,也是延续至今的文化积淀和泥火之间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刘成志 高建进)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