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尽显潭阳清风
2016-04-12 09:17:36??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阳春三月,建阳一中校园里春意盎然,设置在学校里的“建本”雕版印刷研究室,一群孩子围绕在“建本”传承人、政治老师吴刚的身边,用一双双巧手,娴熟地打模、雕刻、修刀,用清香文墨印刷出廉政文化雕版制品。 传承——建本清廉“基因” 建阳历史底蕴丰厚,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终老之地、大宋提刑官宋慈、清官游酢、蔡元定的家乡。以朱熹为首的“潭阳七贤”在此立帏讲学,教化里人,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与内涵?!敖ū尽钡癜嬗∷ⅰ靶擞谒?、盛于明、亡于清”,刻书多集中于崇化里(今书坊乡)和永忠里(今麻沙镇),两地合称为“建阳书坊”,刊印之书统称“建本”。自宋代至明代600多年间,书坊始终保持其全国雕版印刷中心的地位,以宋代建本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南宋时,建阳(建本)与临安(浙本)、成都(蜀本)成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 南宋时期,建本即已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元朝末年,这些国家还派人到麻沙一带招募刻工。在全国现存的元刻本中,建本几乎占了一半,且以坊刻为主。到明代,麻沙、崇化书坊多达220多家,大都世代相传。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历代建本古籍被列为国家级古籍善本的,合计近1500种。迄今有不少建本图书为日、英、法等国国家级图书馆所珍藏。 雕版图书中,文墨清香,雕刻烙印了朱子“以天下为己任,以天地为己心”的人文情怀。印刷书写了朱熹“正君爱国、勤政爱民、廉洁奉公、针砭时弊、不畏权贵”,高风亮节的官德修养?!叭酥抢聿磺?;非道弗取,重义轻利;临民以宽,驭吏以严;官无大小,凡事唯公”,朱子廉政思想内涵影响至今。 雕刻——廉政文化“清版” 在吴刚老师的家中新出炉的雕版印刷廉政作品,把“武松打虎”图镶嵌在新的《条例》、《准则》上,清风墨香,吸引了许许多多人前来观赏。 今年新春刚建成的“宋慈”文博馆,成为本土廉政教育重要基地之一。我区相继成立“建本”协会、“建本”雕版印刷博物馆、书坊雕版印刷展示馆,让一个个人文廉政故事,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也道出了古朴清风,厚重的历史人文“廉元素”回归到百姓身旁。凭着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区纪委一次又一次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形式,一改以往上大课、作报告、树典型的“老三篇”,把地地道道和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将抽象变具体,虚功做实。 “古风与今韵交相辉映,廉政与文化共同繁荣”。挖掘转化运用“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弘扬廉政文化释放“廉能量”……种种举措,让廉荣贪耻的廉洁文化在建阳大地处处留香。 印刷——廉政文化“涵香” 近年,我区整合力量、挖掘资源,借古扬清,通过阵地建设“定位”,品牌效应“移位”和载体高位嫁接,着力推动历史名人、本土地域的廉政理念,并最大化地与廉政思想教育融合,打造“潭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 区纪委借助“七贤”的廉政文化底蕴,让廉政文化建设风生水起,区里相继建立了建本雕版印刷廉政文化研究室、朱子文化研究会、考亭文学研究会、宋慈人文历史研究机构等,开展廉政理论实践研讨,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宣传和实践基础。每到清明,党员干部和群众相约和聚集在朱熹、宋慈、游酢、蔡元定故里,祭祀先贤,感受清风,表达对先贤清廉思想的崇敬。 在宋慈纪念园,每年前来祭拜宋慈的都有逾万人,崇雒乡宋慈纪念馆的管理员刘德书说??纪ぶ祆浼湍罟?、宋慈公祠、法学廉政碑廊、雕版印刷廉政诗墙等清风文化系列产品相继推出,正着力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进景区之路。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播撒廉洁种子的工程,是一项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 清风徐来,润物无声。廉政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以建阳一中“建本”研究室为龙头,积极开发学校“建本”廉政文化校本教材,培养孩子们廉洁价值理念。一所校园的围墙、楼道走廊、宣传栏,雕刻印刷以“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建本”雕版印刷作品,让廉政经典箴言,渗透到下一代人的心里,传递到千家万户,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刘朝旭文/摄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