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
2015-08-05 15:17:02??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只建盏,默立于我的书桌,望着它,仿佛望着一个精灵。黑色的,有生命的,会呼吸的精灵。 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岁月了??墒俏矣胨嘤?,是在一次会议之后。 它不是戏里的青衣,也不是戏里的彩旦。它,应该是戏里的老生,是《群英会》里的鲁肃,是《定军山》里的黄忠。 它一出场,用的就是真嗓,依依呀呀叫喳喳,大气、粗犷、正直、敦厚。这样的嗓音,进入我们的血液里,融入我们的生活里,滋养我们的豪气。它,是无愧于时代的悠久的文化瑰宝。 我还想,也许王帽老生是金油盏,袍带老生是鹧鸪斑,官衣老生就是兔毫了…… 它华贵,连贵为帝王的宋徽宗赵佶也在《宫词》中赞曰:"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它特别,著名诗人黄庭坚与诗友品茗斗茶中,即席赋诗曰:"兔盏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它的母亲是土,它是土里长出来的花朵,是充满着历史气息和古典韵致的花朵。这朵花,开了千年,开得持久而绝伦。 看张曼玉演的《新龙门客栈》,有一个喝茶的场景,忽然觉得那人手上捧得就是建盏?!逗炻ッ巍分械拿钣袷怯泻芏嗖杈叩模写溻趾炔枋?,给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玉的是绿玉斗,给宝钗黛玉的更是晋王恺与宋苏轼收藏过的茶器珍品,给众人的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妙玉是否有建盏?这应该是想入非非了……朋友笑我许是建盏情结进入骨髓,或是中了建盏的蛊。 中国文学词典里,有一词曰"推杯换盏"。"盏"形声,从皿戋声。意为浅而小的杯子。"推杯换盏饮刘伶"说的是饮酒的气氛很好,你一杯我一盏的喝得像刘伶一样,喝出了"竹林七贤"的境界。古时候,朋友经常以盏相送,送盏人和受盏人都把对方当成知己可以推心置腹。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到考亭看建盏,主人将自己屋子的一层和旁的几间房用于制作建盏。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用千锤百炼的陶土,先制泥坯,后清烧,再上釉。几间房里,排满了码放瓷坯的架子。一位女子在旁悠闲的上釉,神情怡然闲适。 建盏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斑纹,尤其是曜变。一窑土坯、一堂炉火,每一次开窑都是一次惊喜,甚至是一次传奇。盏中的斑纹随着炉火的温度而变化,仿佛音乐律动。土在火里涅槃,变成了一只只精美的建盏。兔毫、油滴、鹧鸪斑,看似简单,无华彩外衣,却蕴含着深深的韵味与神奇,它们能带领我们进入一种光与影的禅境。它们,躺在时光的岁月里,仿佛一位哲思老人,闪耀着的是智慧的光芒。 它们,是瓷的魂灵! 宋代斗茶,无论庙堂与江湖,总有那么一群文人雅士,甚至是帝王贵族参与其中。于是宋徽宗赵佶来了,用兔毫盏烹云液。于是,名臣范仲淹来了,紫玉瓯心,雪涛飞起。于是,苏轼来了,兔毫斑盏,点茶三昧。于是,黄庭坚来了,杨万里来了,陆游来了……他们在关注民生,在社稷江山之外,兴致之余,喝茶品茗,吟诗作赋。因此,我们今天就可以赴一场关于建盏的诗歌盛宴。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秀。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像云霞一样的色彩变幻,已经超过了画工的的妙笔描绘;草木花开,也无需绣工的奇思妙手。建盏,它们的斑纹就是崇尚自然的审美。 所有的文化,都是地方水土开出来的花朵。那么建盏呢?建盏就是家乡这块土地上长出的花朵。建盏之美,黑色中透着或蓝色、或金色、或银色的光亮,美得高古,美得华贵。宋人以安静的艺术修养和高层次的审美,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玄妙的陶瓷艺术世界。 "喜共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闲暇之时,学一学宋人的雅致,沏上一壶茶,来一首古琴曲,《梅花三弄》或是《阳关三叠》,看着茶在建盏的斑纹中,宁静而醇厚,仿佛有淡淡的幽兰之香。"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这是霍尊的《卷珠帘》。在这样轻轻淡淡的含着宋韵的声音里,读一阕宋词,赏一个宋盏,我的思绪就会顺着年轮的台阶往前行走,思先人喝茶斗茶的场景,千里迢迢梦,一段乡土情。建盏的魅力,永存于心。 "天目在我内心深处开拓了一条寂静的道路, 这道路让我连接了巨大的苍穹。 触动了心灵与视觉的敏感神经, 开启了心与天的交融对应, 最内一端是心眼, 最外一端是天境。" 在原色茶陶的博客里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内心有一种悸动,让你触不及防的打开情感的闸门,一种心境瞬间呈现。有时候,面对建盏,我的冥想多于赞美,神秘的"天目"仿佛引领着我们的心灵直达苍穹,开启心灵和天空的交流。通过心眼,直达天境。(陈芩) |
相关阅读: